法律知识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刑事案件 > 正文

构成袭警罪怎么判刑处罚案例

黎瑞安 2023-12-15 15:12 25次
构成袭警罪怎么判刑处罚?

袭警罪是不存在的,如果被判有罪,可能是被定罪为故意伤害罪、妨碍公务罪或数罪并罚。主要看对该警察造成的损害有多大,人身伤害越大,刑期越长。妨害公务罪的处罚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主观上限于故意,即行为人必须明知上述人员正在依法执行公务而加以阻碍,才能构成本罪。犯本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法律分析

袭警罪这个罪名是不存在的。如果被判有罪,那么可能是被定罪为故意伤害罪、妨碍公务罪,或者是数罪并罚。。主要看对该警察造成的损害有多大。人身伤害越大,刑期越长。

妨害公务罪的处罚

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中和突发事件中,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主观上限于故意,即行为人必须明知上述人员正在依法执行公务而加以阻碍,才能构成本罪。犯本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第二百四十二条第一款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故意伤害罪的处罚

1、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4、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里是指实施其他故意犯罪,而其行为又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具体说来,即在本法条文标有“致人重伤”、“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等字样的犯罪,应当按照本法各该条的规定,定罪量刑,不再适用本条的规定。

纵观《刑法》中四百多个罪名,其实我国并没有袭警罪这个罪名,但是对于袭警的行为,也不会说不进行处罚了。此时往往会按照妨害公务罪或者故意伤害罪来定罪处罚,自然关于袭警罪怎么判刑处罚,那就变成了对妨害公务罪或者故意伤害罪的处罚了。

拓展延伸

袭警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袭击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阻碍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致使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无法执行职务,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判断是否构成袭警罪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袭击的对象:必须是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实施袭击,包括警察及其家属、警察车辆等。

2. 袭击的方式:包括使用暴力、威胁方法,如殴打、辱骂、恐吓等。

3. 袭击的后果:袭击导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无法执行职务,致使工作无法正常开展,造成严重后果。

4. 主观方面:袭击者必须具有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严重后果,仍然实施袭击行为。

5. 数额大小:袭击罪的数额大小根据法律规定而定,一般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综上所述,判断是否构成袭警罪需要考虑以上几个方面。若满足以上条件,则可认定袭警罪成立。

结语

结论:虽然袭警罪这个罪名在《刑法》中并不存在,但针对袭警行为,会依据妨害公务罪或故意伤害罪进行定罪处罚。具体罪责及刑罚会根据所造成的人身伤害程度、阻碍程度等因素进行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四章 狱政管理 第三节 戒具和武器的使用 第四十六条 人民警察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执勤人员遇有下列情形之一,非使用武器不能制止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武器:

(一)罪犯聚众骚乱、暴乱的;

(二)罪犯脱逃或者拒捕的;

(三)罪犯持有凶器或者其他危险物,正在行凶或者破坏,危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

(四)劫夺罪犯的;

(五)罪犯抢夺武器的。

使用武器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告情况。